“为民直达车”全域党建项目化共建——西园街道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做法之五 —— 安徽党媒云| 社区融-k8凯发天生赢家

“为民直达车”全域党建项目化共建——西园街道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做法之五
来源: 潘发生 孙雨静 2021-09-02 15:35:29 责编: 余红霞

“为民直达车”全域党建创投项目,将区域党建与社会服务有机衔接,由街道统一购买社工岗位、提供服务场所和运营平台,根据群众需求编列服务项目,以党建共建联动、沟通协商整合辖区资源,由区域单位党组织、党员通过公益基金承接认领,再按照项目化模式由专业社工为主体组织实施,确保居民群众社会服务需求落到实处,同时创新升级街道区域党建工作品牌,推动辖区各党组织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彰显特色。

党建引领,资源整合

由西园街道“大工委”引领发挥党建联席会议作用,深化党建引领、居民参与、民主协商、共治共享,整合辖区各类资源,通过项目承接认领的方式为各为民服务项目的正常运营提供基本资金、场地设施、人员力量等支持。进一步健全由党组织牵头,选民代表、业委会、楼栋长、群众代表、物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会资本引入,为社区服务输血、造血。2018年成立“乐养·西园”合作养老专项基金,由基金会出资50000元,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向辖区爱心单位筹资79630元,共同支持合作养老项目的开展;2020年成立“乐园人家”专项基金,结合创投项目申报,通过公益“鹊桥会”等方式撬动辖区资源参与,为各项目提供支持。

引入社工,专业服务

以西园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平台为支撑,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合肥市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购买10名专业社工,运用“社区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服务模式,统筹基层治理力量,依据需求分析进行项目设计,发挥统筹引领作用,联动多元主体,整合多方资源,挖掘社区本土居民志愿者和党员志愿者,孵化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各类为民服务提供专业的统筹和管理。

需求导向,编列项目。进一步总结近年来项目运营经验,充分征求居民群众、社工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意见建议,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梳理群众迫切需要的服务和精准项目。2020年设计了7大类46个小类社会服务项目,包括特殊人群(特殊儿童和老人、社区矫正人员、计生特扶对象等)服务项目、青少年服务项目、小区治理项目等。通过项目化运作、菜单化服务、可量化控制,保证服务的专业性、计划性、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多方参与,承接认领

在广泛发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引导辖区党组织及单位、个人积极参与,通过资金、参与服务、提供支持等方式承接认领服务项目,结合各单位党建具体要求进行项目个性化安排设计,为辖区单位、党员提供服务群众的专业平台和联系群众的沟通渠道。各单位党组织承接认领的服务项目作为各单位自身党建品牌,对项目运营情况全程参与,与街道社区共享服务成果,提升各单位党建工作特色,逐步形成西园区域党建工作新的格局。目前,已有43个辖区单位认领了46个社会服务项目,筹集服务资金44.85万元。

以“为民直达车”全域党建创投项目为载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领域多元多样的驻地单位党组织、小区党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等各类组织,进行高效对接,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社区下移,把更多地人力、财力、能力向社区高效集聚,把更好地资源、财源、智源向社区精准引流,实现区域党建实体化、为民服务具体化,达到共驻共建、共享共赢。

西园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域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把全域内有限的资源用在无限的服务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为民服务项目,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潘发生 孙雨静)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闻排行
原创视频
专题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