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选用”,孵化“红色管家队伍”。为有效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今年下半年以来,陈村路社区党委积极响应政策和指示,采取党支部进小区、党员干部下沉小区的方式,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招募政治素养较高、群众基础较好的人选为“红色小管家”,吸引了一批热心群众积极参与。
黄阿姨是东风小区的一名党员同志,自从知道了红色小管家的招募信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入选后,黄阿姨奔波在小区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中:疫情时她主动请缨担当防疫值守员,日夜坚守在小区门口。值守之余还在网格册上标标画画,将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困难住户一一圈出。其认真负责彰显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和初心使命。
“红色小管家”胡全兵师傅是小区居民都熟悉的老面孔,他一直是小区的“热心人”,暖心地解决了许多邻里矛盾,在群众中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竞聘上岗后,他继续发光发热,在疫情放开后的感染高峰期,积极协调邻里互助。并在小区居民微信群内搭建药物共享平台,解决部分群众紧急用药难题,还主动请缨参与送药,“逆行”在防疫前线,为需要帮助的家庭送上一份退烧药……为了解决居民迫在眉睫的问题,他忙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时刻。
郭昌春师傅则既是小区党支部委员,也是“红色小管家”中的一员。他参与了陈村路社区组织的每一次红色小管家培训会和座谈会,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感悟,将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推进各项工作。如今,又在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中担任着监督员的重要角色,积极与改造单位协商车位、路况等,力求将居民的需求和建议传递到位,站在群众间,深入群众心。
居民吴亚林在就任“红色小管家”后,不仅是日常民情民意的收集者,更是正能量的传播者。在得知小区保安王师傅因与出入小区的外来车辆发生争执,受伤住进重症监护室抢救后,主动在小区微信群里发布捐助信息,最终筹措爱心捐款11500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王师傅争取到了生的希望……
这些“红色小管家”们如勤奋的小蜜蜂奔赴在居民间、邻里内,他们日常积极入户走访、增进社区与居民间的沟通理解,是服务群众的“前哨员”、“快递员”和“调解员”,他们用实际行动搭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是群众们的“贴心小棉袄”。
“小管家”们迅速成长也离不开社区的培养,多数红色小管家刚上岗时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并不全面,在网格摸排、社区建设、居民沟通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帮助他们缩短上岗后的“磨合期”,陈村路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传帮带”作用,立足“自我管理建设”,定期开展“红色小管家”学习培训会,不断地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真正能在基层治理中发挥调解、传达、服务的重要作用。
同时,凝聚“合力”,打造“四方联动机制”。社区发展光靠红色小管家是远远不够的,陈村路社区围绕“社区党委 小区党支部 网格员 红色小管家”小区治理体系,合力打造四方联动机制,旨在发挥多方主体的协同作用,更加高效地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定期的工作交流会,将物业、网格员、红色小管家等日常巡查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进行汇总,通过研讨协商,集思广益,力求能够第一时间调解纠纷、排查隐患、服务居民。
截至目前,像黄阿姨他们这样的红色小管家,陈村路社区共有8名,组成了第一批社区“红色小管家”队伍。在上岗服务的短短四个月内,他们为基层社区治理注入了“红色”活力,并用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居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充实红色小管家队伍,为社区建设融入新鲜血液,用“星星之火”点亮万里烛灯。(杨兴宇)
